一、春节
农历正月初一 ,又称年初一。凌晨,各家燃放爆竹,称“开门爆仗”,示意除旧迎新,祝愿新的一年里时时顺心,事事如意。早餐吃糯米粉做的“灯圆”,喻合家团团圆圆。这天人人穿新衣、不作客,不借钱物,不淘米洗菜,不洗衣扫地。人们遇见亲友熟人,相互拱手作揖,口称恭喜发财。
从年初二开始,夫妻携子女到长辈家拜年。长辈要给未成年晚辈红包。各家各户都要走亲访友,称为拜年,主家以丰盛酒菜招待亲朋好友。以示亲谊之情。正月初五,相传是路头生日,是五路(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)神诞辰,大部分商店、厂家将路神视为财神,都要设供祭祀谓之“接路头”。并办酒筵,请客聚宴,称为“路头酒”。
新中国成立后,春节期间有文娱演出、灯谜会、篮球赛等各类文体活动。有车的人家还开私家车出游,近的是周边游,远的有到广东、海南等。政府部门还组织“拥军优属”“拥政爱民”活动,走访困难群众活动。政府民政人员和有些企业老板还携带慰问金、慰问品去敬老院慰问老人,和老人共同欢度春节。
二、元宵节
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,道教称上元节。家家早餐或晚饭吃元宵(汤圆),以前北厍农民有放田财火,煺田角落的习俗。如今征地拆迁后,元宵节不再放田财火,改为举办各式灯会、猜灯谜、舞龙、舞狮等活动。
三、清明节
公历4月4日或5日,为清明节。节前或当天,家家祭扫祖墓,俗称上坟。部分先富起来的居民,为逝去的先人在同里九松公墓、苏州上方山公墓等地方买墓穴,因而每逢清明前后,北厍也出现一定数量的外出扫墓大军,他们大多开私家车外出扫墓。
2002年,由镇政府出资在浮楼村建造“安息堂”,全镇逝者的骨灰都可安置在此,因而清明前后,“安息堂”内前来祭扫的人群不少。全镇机关干部及部分党团员代表、中小学生等都前往黎星张应春烈士陵园祭扫革命先烈。
四、立夏
公历5月5日或 6日为立夏日。有“立夏尝三新”之说,农村麦芽塌饼、咸鸭蛋、青蚕豆、甜酒酿等是首选,尤以咸鸭蛋和青蚕豆是必不可少的。吃咸鸭蛋的习俗,传说可安全“滚(度)过一个夏天。是日,大人、小孩都要称体重,据说可免疰夏,此俗沿袭不衰。立夏前后,父母给新出嫁的女儿送夏衣、凉席、凉伞、蒲扇等,俗称“送夏衣”。
五、端午节
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。家家提前在门楣上挂菖蒲、蓬艾、连梗大蒜头等,屋内用苍术、白芷等中药材烟熏,以驱除细小的虫。中午要饮雄黄酒,吃粽子,吃黄鱼、黄鳝等应时食品。儿童身穿黄敞衫,戴虎头帽,额间用雄黄书“王”字,以辟邪解毒。
六、七月半
农历七月十五是道教中元节,传说此日为地官赦罪之际,故亦称鬼节。农村在此日前几天,设酒席祭祖,以示不忘祖宗,在外工作的尽可能回家,在祭席前拜几拜,请祖上保佑自己,俗称过七月半。新丧人家要备筵席祭奠新亡人,称“新七月半”。大部分农家菜肴中有螃蟹,称“蟹羹饭”,并请僧侣诵经超度亡灵。
“文化大革命”中破除迷信,此俗已废。70年代末起,农民生活逐渐好转,七月十五祭祀祖先之举又有恢复。此时,农活较闲,也有村上筹款聘请民间艺人或剧团演出。
七、中秋节
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,又称八月半。花好月圆,合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,晴朗之夜在室外赏月,吃月饼、时鲜瓜果、糖芋艿。90年代起,传统的皮脆馅软的苏式月饼和皮松馅硬的广式月饼都有人青睐,月饼花色年年翻新,成为小辈敬长辈和亲友间的馈赠礼品。尤其是新女婿,都选包装精美、档次较高的月饼孝敬岳父母。不少单位在中秋节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或开展联谊联欢活动,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。
八、重阳节
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。家家制食重阳糕及赤豆糯米饭,还流传“九月九,糯米饭烧来韧皱皱”的谚语是指新糯米上市,煮成糯米饭拌以白糖、红枣等,作为时令佳品。还流传“九月九,搪石臼”的谚语。古时,农家都以石臼舂米,重阳节后,将收获新谷,用糯米饭与石灰纸筋相拌,用来整修石臼,以备舂米之用。
新中国成立后,尊老敬老成为社会新风尚。有关领导借重阳节之机,走访敬老院或贫困老人家庭,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。
1988年,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年节。重阳节前后全镇开展敬老爱老活动,使重阳古节增添新意,逐步盛行“敬老文明风”。北厍民政和一些企业负责人到北厍敬老院,为老人送上蛋糕等礼品,并和老人们共进午餐,与他们一起欢度重阳节。北厍各村老年协会,还都为本村老人送上一份节日礼品和进行一次走访。重阳节成为全社会的敬老、爱老节。
九、冬至
公历12月22或23日是冬至,预示进入冬季。人们深怕阴间的先祖缺衣少穿,故冬至节前数日,各家各户备置菜肴祭祀祖先。当年有丧亡的人家,在节前举行的祭奠新亡人仪式称新冬至。冬至前夕称冬至夜,合家团聚吃冬至夜饭,喝冬酿酒。出嫁女儿也往往回娘家团圆,所以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冬至日,日最短,夜最长,有“睡觉要拣冬至夜”的俗语。
十、除夕
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为除夕,俗称大年夜。 节前,每家每户都要置备年货,结清债务,清除废物垃圾。民间讲究过年礼仪,贴春联,贴福字,挂年画,预祝新一年好光景。家家备足菜肴,合家欢聚吃年夜饭,凡外出的亲人都回家过年。年夜饭所备菜肴还讲究口彩,如蹄子意提之,肉圆、鱼圆意团团圆圆,鱼为年年有余。笋干含“节节高”之意,饭后,长辈用红纸包钱给晚辈,叫“压岁钱”。是夜,各家灯烛通明,全家人围坐品茶叙谈,直至深夜,称为“守岁”。农户还要提满水缸,扫清灶膛,谓之“穷灶口,富水缸”。
进入90年代,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,年夜饭越来越丰盛,到饭馆上包桌吃年夜饭的现象也逐年增多。年夜饭后,电视中春节联欢晩会成人们守岁的“精神大餐”;有的人家还燃放各色各样礼花,夜空五光十色,蔚为壮观。